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
1 引言
2020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导致高校开学全面延期。但是,开学延期,教学不延期。2020年2月28日,教育部发布《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统筹做好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的通知》,对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进行部署。按照通知要求,笔者结合本课题组实际情况,针对本科生理论课程、本科毕业实习生、在读研究生、拟毕业研究生不同课程特点,制定并实施灵活多样的在线教学方案(图1),及时进行动态调整。本文总结了本课题组在疫情防控期间针对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在线教学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图1 疫情防控期间本课题组在线教学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2 本科毕业实习
本学期,笔者课题组共有9名本科实习学生,在延期开学的情况下,采取了调整毕业实习内容、创新成果体现形式、强化阶段性督导等举措。
2.1 调整毕业实习内容
正常情况下药物化学专业的本科毕业实习一般是依托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从项目中寻找科学问题,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文献调研、课题设计、化合物合成、分离及结构表征等一整套的科研训练。专题实习结束时,除了要求撰写毕业论文,还要求完成一篇英文文献的翻译。在开学前,我们通过雨课堂、微信群等(图2)多种途径提供学习资料,增加了文献阅读的比重,将实验操作内容挪到开学后,并适当减少比重。
图2 采用雨课堂及微信群等形式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料
2.2 创新成果体现形式
根据每位本科生的实习题目,结合药物化学专业特色,指导学生确定与课题相关的一个主题,尝试文章写作,综合训练文献检索、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能力,并学习规范的文献著录格式、图表结构式的绘制等一整套技能,争取可以发表。
同时,围绕药物化学专业热点或课题相关的主题,通过文献检索、PPT制作,准备20分钟左右的演讲,开学后通过组会交流。
此外,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疫苗及新药研发中涉及大量的病毒学、免疫学、生物化学、药物设计等课堂基础知识,是案例教学的绝佳素材。例如冠状病毒检测方法包括基于核酸水平的检测和基于蛋白水平的检测,前者涉及RT-PCR/测序等生物化学知识点,后者涉及抗原/抗体等免疫学知识点,目前抗新冠药物研发的一些实践充分运用了药物化学专业的经典策略与最新技术。另外,疫情下也反映出大众对于医药科普知识的匮乏。在此背景下,向同学们布置了两个值得进行文献调研的题材:(1)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疫苗及新药研发中的基础药学知识;(2)疫情下的医药科普。鼓励同学们写成文章发表,并得到了积极响应。
2.3 强化阶段性督导
图3 利用在线办公软件制作的每周任务完成确认单
为了提高学习效果,一方面,每周让同学们将自己的文献阅读制作成PPT,在微信群中与大家分享,互学互鉴。作为导师,拟从这些PPT中梳理基本知识点,制作考试题目,已验证学习效果。另一方面,笔者利用在线协作办公文档,制作了学生的每周任务完成确认单(图3),以起到阶段性督导之效。
3 本科非毕业生的理论教学
笔者本学期第9-16周将参与元素化学的教学,元素化学属于描述性化学,知识点多,内容凌乱,如果照本宣科,往往枯燥乏味。针对元素化学的课程特点,结合往年的教学经验[1-4],在疫情下除了熟悉雨课堂、腾讯课堂、腾讯会议、Zoom等在线平台功能,还应从优化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在线教学进行新探索,兼顾导学和助学。此外,以该课程为载体,帮助学生建立高效自学方法。
3.1 在线教学新举措
3.1.1 优化教学内容
在线课堂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是居家学习,受外界干扰较大,精力不集中,依从性低。因此,如何提高学生注意力,限制学生思想的游离,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授学须小作课程,责其精熟。若只似目前大餐长啜,贪多务速,即不济事。”因此,应该在传统课堂教学基础上,借助雨课堂、腾讯直播等形式,优化精炼教学内容,使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形象生动,提升网课质量。并且及时将最新的学术前沿成果引入课堂教学,结合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疫苗及新药研发中涉及元素化学基础知识的案例,激发学习动机、唤起求知欲。例如胶体金法是新近上市的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的主要原理之一,胶体金是由氯金酸(HAuCl4)在白磷、抗坏血酸、枸橼酸钠、鞣酸等还原剂作用下,可聚合成一定大小的金颗粒,并由于静电作用成为一种稳定的胶体状态,形成带负电的疏水胶溶液,由于静电作用而成为稳定的胶体状态,故而得名。胶体金在弱碱环境下带负电荷,可与蛋白质的正电荷基团形成牢固的结合,由于这种结合是静电结合,所以不影响蛋白质的生物特性。可以在过渡金属元素(金)部分引入该素材,同时设置开放性问题(如:胶体金法的优势与不足?),通过调研文献,拓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