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学杂志
    主页 > 期刊导读 >

纳米药物研发与商业化趋势统计分析

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日益成熟,其在医药领域表现出空前的应用潜力。近年来,纳米药物已成为医药研究领域的新热点。纳米药物拥有特殊的表面效应和小尺寸效应等,与常规药物相比具有颗粒小、表面反应活性高、活性中心多、催化效率高、吸附能力强等优点,因此,在实现靶向给药、缓控释给药、提高药物溶解度及生物利用度、降低毒副作用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1]。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开展了相关研究的战略部署。2004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提出《癌症纳米研究计划》[2]。欧盟在“地平线2020”计划的2016—2017年资助方案中将纳米药物作为一项研发主题[3]。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也在“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要重点支持纳米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4]。纳米药物正在成为各国医药领域科技竞争、产业竞争的一个制高点。

本研究以科睿唯安的药物研发综合情报数据库cortellis数据库中的纳米药物数据作为统计分析的基础,按技术类别对纳米制剂,包括口服、注射及外用纳米药物进行检索,共获得1407条记录①。然后对1407条纳米药物数据分别进行来源国家、研发机构/公司、作用机制、适应症、研发阶段的定量分析,并进一步对肿瘤治疗和非肿瘤治疗纳米药物分别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具有较高商业价值的热点药物进行了深入分析,以给出当前纳米药物的发展态势、竞争态势和主要发展方向。

1 纳米药物研发与商业化总体趋势

1.1 当前纳米药物研发与商业化阶段分布

药物从探索发现性研究到商业化上市需要经历多个阶段,包括探索发现阶段(Discovery),临床试验阶段(Clinical)(其中有临床1期试验Phase 1 Clinical、临床2期试验Phase 2 Clinical和临床3期试验Phase 3 Clinical),已向管理机构提交资料等待审批的在审阶段(Pre-registration),已获得管理机构批准但还没有在市场上销售的已获批阶段(Registered)和已上市阶段(Launch)。此外,药物的研发状态还包括暂停(Suspended)、撤回(Withdrawn)、停止(Discontinued)、无报告(No Development Reported)和由原公司对外许可给其他公司(Out licensed)等情况。

图1给出了纳米药物在研发与商业化各阶段的数量分布。1407种纳米药物中处于探索/发现阶段的药物有729种,占药物总数的51.8%。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药物有192种,占药物总数的13.6%。其中临床1期、2期和3期试验阶段的药物分别有112、92和33种。进入在审阶段的有10种,已获批药物有11种,上市药物有31种,分别占药物总数的0.7%、0.8%和2.2%。此外,还有处于暂停状态的药物9种(占比<1%),撤回状态的药物1种,停止状态的药物82种(占5%)。(由于一种纳米药物在不同国家或针对不同适应症时可能处于不同的研发或商业化阶段,因此处于每个阶段的纳米药物数量总和要大于全部药物数量。)

图1 纳米药物各研发与商业化阶段数量对比

1.2 纳米药物研发的主要国家/地区

随着纳米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世界各国也开始在纳米药物领域开展研发和竞争。目前共有上百个国家/地区开展了纳米药物的研发。图2给出了排在前15位的主要国家/地区开发的纳米药物数量。其中美国是纳米药物开发最重要的国家,共有药物890种,占63.3%,相比其他国家/地区具有绝对优势。其他国家/地区纳米药物数量相对较少,排在第2位到第5位的国家分别为加拿大、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中国大陆(未包括中国台湾地区的数据)有56种药物,排在第6位。排在前列的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

1.3 纳米药物研发的主要机构

表1给出了排名在前列的纳米药物研发公司/机构及开发药物数量和在研药物数量。在研药物指当前处于探索发现阶段、临床试验阶段、在审阶段、已获批阶段、上市阶段及暂停阶段的药物,不包括无报告、停止或撤回的药物。表1中数据显示,纳米药物的研发与商业化以制药公司为主。以生产疫苗为主的NanoBio Corp公司的纳米药物数量最多,有31个,但该公司在研药物数量优势降低,有12个,排第5位。利用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纳米脂质体的Aphios Corp公司药物数量排第4位,有19个,其中17个都是在研药物,在研药物数量最多,是当前最活跃的公司。研究机构中只有美国卫生部及其下属研究所包括国立癌症研究所、国立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和疾控中心表现卓越,有23种药物,其中在研药物有10种。

图2 主要国家/地区研发的纳米药物数量